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六经奥论 提要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a 页 WYG0184-0001a.png
钦定四库全书    经部七
 六经奥论      五经总义类
  提要
    (臣/)等谨按六经奥论六卷旧本题宋郑樵撰朱彝
    尊曝书亭集有是书跋曰成化中旴江危邦辅藏
    本黎温序而行之云是郑渔仲所著荆川唐氏辑
    稗编从之今观其书议论与通志略不合樵
    尝上书自述其著作胪列名目甚悉而是书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b 页 WYG0184-0001b.png
    曾未之及非樵所著审矣后昆山徐氏刻九
    经解仍题樵名今检书中论诗皆主毛郑已
    与所著诗辨妄相反又天文辨一条引及樵
    说称夹漈先生足證不出樵手又论诗一条
    引晦庵说诗考宋史樵本傅卒于绍兴三十
    二年朱子诗傅之成在淳熙四年而晦庵之
    号则始于淳熙二年皆与樵不相及论书一
    条并引朱子语录且称朱子之谥则为宋末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2a 页 WYG0184-0002a.png
    人所作具有明验不知顾湄校九经解时何
    未一检也第相传既久所论亦颇有可采故
    仍录存之缀诸宋人之末而樵之名则从删
    焉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恭校上
       总纂官(臣/)纪昀(臣/)陆锡熊(臣/)孙士毅
       总 校 官 (臣/) 陆 费 墀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3a 页 WYG0184-0002c.png
六经奥论凡例
 一夹漈先生所著是书目之为六经奥论持𤼵场屋
  之资考论深有本原惜乎旧本相传错杂纰缪愚
  故以次定之庶俾读者则无惑矣
 一六经总论如夫子作六经秦人祸六经汉儒传经
  之类凡诸条目悉列于卷首俾开卷一览皆知其
  大槩焉
 一六经之论总在于卷端而不离析则为统纪馀列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3b 页 WYG0184-0002d.png
  诸经分为卷数则知次第之不紊矣
 一是书正分六卷如易为诸经之首故列于卷之一
  其馀以次相承定之
 一易书诗三经旧本条目错杂甚多愚敬收归各卷
  以为一定
 一诸经之图悉依旧本增入各卷之内以便观览
 一易学举正与先天图数旧本错在于后今并置之
  于首卷之中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4a 页 WYG0184-0003a.png
 一书禹贡职方九州同异之辨及禹贡职方山川之
  名与九州之总图旧本亦错附于末今悉收归二
  卷之内
 一诗之论辨错杂尤多愚故更考次第始为定卷皆
  归一类观者详之
 一是书之内注脚随便附入不以句读为拘惟以便
  其观读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5a 页 WYG0184-0003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六经奥论总文
   夫子作六经(天生夫子正为六经设/)
    (夫子修六经明礼习乐删诗定书赞易修春/秋未尝作六经今谓之作者循习先儒之言)
    (以六经成于夫/子故谓之作)
 天不生尧舜百世无治功天不生夫子万世如长夜
 尧舜治功显设一时夫子六经照耀万古是以六经
 未作之前一世生一圣人而不足六经既作之后千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5b 页 WYG0184-0003d.png
 万世生一圣人而有馀人皆以夫子为不幸而不知
 此正千万世之幸使夫子而君之不过尧舜禹汤文
 武之治效而止耳使夫子而臣之不过稷契皋陶伊
 周之事业而止耳辙必不环六经必不作也四教必
 不施也天下之目无见也天下之耳无闻也是天之
 晦夫子者正所以觉天下也屈夫子者正所以伸天
 下也或问天不生夫子则将何如曰使天不生夫子
 则百氏蜂起是已所是非己所非天不随其时而宗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6a 页 WYG0184-0004a.png
 之谁敢非之纵有非之者果何所据而为之辞申韩
 之徒以刑名之法进秦仪之徒以从横之学售诸子
 百家各出其术以投时君之所好将见十年一变法
 百年一改教矣自有六经千万世而下执之以为依
 据而诸子百家之论定故天厚夫子之德而薄其位
 纵夫子之能而沮其势此正为六经设虽无一身之
 智而有天下之义虽无一时之利而有万世之计故
 在当时贱而鄙夫得以闻道德之旨顽而互乡得以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6b 页 WYG0184-0004b.png
 接神明之容在后世则心广体胖一句有终身未能
 行忠恕二字有一生用不尽五年方成一个信七年
 方成一个诚皆取夫子以为准的呜呼夫子一身在
 万世如见其学术见于六经其言语见于论语其粹
 然与人相接之声音笑貌动作进退见于乡党之一
 篇使天下后世时君世主歆慕唐虞三代之治经生
 学士日与圣人相周旋于数千载之上者皆夫子修
 六经之功也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7a 页 WYG0184-0004c.png
   鲁共王献古文(此一项得于孔壁者尽系古文/藏于秘书至刘歆校书乃出)
    古文论语二十一篇(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为/一篇有两子张与鲁论)
     (同/)
    古文尚书十六篇
    古文孝经二十一篇(庶人分为二曾子敢问/分为三又多闺门一章)
    古文左氏春秋
    古文礼五十六篇(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礼同/乃仪礼馀三十九篇乃逸礼)
   河间献王献书(此一项乃献王好古收拾藏之秘/府武帝未立学官亦未显于世)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7b 页 WYG0184-0004d.png
    乐记二十四卷(与毛公及诸子/言乐者作乐记)
    周礼六篇(不出屋壁乃李氏献五/篇献王足以考工记)
    毛诗(毛苌为河间博士自谓子夏所/传献王虽献于朝未立学官)
    孝经(今之孝经是献王/得颜芝本献之)
    礼记一百三十一篇
    古经礼五十六篇(出鲁淹中即孔/壁注见鲁共王)
   刘向校中书(此一项即中秘之/已藏者而校定之)
    孝经(参定古文/一十八章)   易(较四家惟费/氏与古文同)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8a 页 WYG0184-0005a.png
    乐(得乐记二/十三篇)    礼(并乐共得二百十/四篇二戴在内)
   刘歆校秘书
    左氏(见左氏古文移书/切责太常故立官)二经得歆之力
    九经不著仪礼   周礼(得而外之姑/传于七略)
     案歆传歆欲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三十
     九篇
    古文尚书十六篇(皆列学官然所见古文尚/书乃张霸伪本不知何缘)
     (得入中秘孔传由/此大失哀帝校之)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8b 页 WYG0184-0005b.png
     已上朝廷中秘所藏者出于山岩屋壁复
     入于秘府汉世诸儒莫得而见歆向校书
     中秘独不列出古文尚书
   六经总论
 六经未作至治成法在乎圣人故天必一世而生一
 圣人六经既作至治成法在乎六经而圣人不常出
 矣衣裳宫室之治不立天必生尧舜八卦九章之理
 未明天必生禹文王礼乐之制作未定天必生周公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9a 页 WYG0184-0005c.png
 六经未作于世天必生夫子自羲皇而下凡一制作
 之未具一事功之未建天必生圣人而辨之自诗书
 礼乐易象春秋之既作天所生者仅荀扬韩柳之徒
 耳故退之论道之传至孟子而止亦谓是也天之初
 意正欲一世而生一圣人以治天下又思一二世圣
 人不时出无以为三纲五常之主故生一夫子而以
 成就六经举前人至治之成法而笔之书以为维持
 千万世之具不意强暴如秦者出而焚之此岂天之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9b 页 WYG0184-0005d.png
 本心哉呜呼先王之制可使不行于世不可使不传
 于世不行于世犹有待也不传于世虽有作者不及
 见也夫六经之书为之非一人成之非一世自伏羲
 至于周而后大备六经何负于秦而秦之祸六经如
 此烈哉究是祸经之由盖原于礼之捍格于人心也
 秦人七世富强违异周者过半欲尽索其书而弃之
 遂至于六经俱被其祸欲尽取其未泯于人心者而
 绝之遂至于诸儒并蒙其惨吁天其愤秦乎奋七世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0a 页 WYG0184-0006a.png
 之业以一天下天非不眷秦肆一已之暴以残天下
 天非实眷秦使天更存秦祚数十年老生尽死屋壁
 颓坏编之残者日已散简之蠹者日已腐吾之生民
 伥伥然游于鬼魅之乡而后之人主亦将茫茫然视
 天下如理乱丝而莫得其绪呜呼天之夺秦之速也
 其爱惜六经之心乎焚坑之灰冷矣挟书之法禁矣
 黧师老儒骎骎乎沦没于世矣山岩屋壁之藏几于
 废坏而无传矣天实惧之扶汉之兴挤秦之亡天意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0b 页 WYG0184-0006b.png
 有在也矣先王经籍之传又将收拾于赤帝之子孙
 矣吁秦不祸六经天未亡秦如此其亟也秦之祸经
 其自祸邪其经祸邪
  (秦始皇三十四年焚书三十七年始皇亡才得二/年陈吴兵起秦人只是私意坏经不识六经道理)
  (便要焚之所以高祖为泗/上亭长不五载而成帝业)
   汉世传经之人
  鲁高堂生传士礼一十七篇(今仪礼是也后/又出于鲁淹中)
  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(后又出于孔壁/皆科斗文字)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1a 页 WYG0184-0006c.png
  颜芝孝经十八章(秦焚书孝经为芝所藏汉初/子正出之后河间献于朝)
  乐人窦公年百八十献乐书(乃大宗伯大司乐章/文帝时献之后周礼)
   (出河间武/帝时献之)
  伏胜口传尚书二十八篇(秦帝时胜于屋壁藏书/后失其传惟口授二十)
   (八篇于/晁错)
  后苍曲台杂记九篇(后氏说数万言号曰曲台记/小戴受之今小戴礼是也)
  女子李氏周礼五篇(武帝时出于河间失其/冬官求以千金不得)
  博士诸生刺经作王制(文帝/时)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1b 页 WYG0184-0006d.png
  孔安国古文尚书五十八篇(上之武帝后承诏作/传巫蛊事起不得以)
   (闻至东/晋始出)
  河内女子泰誓一篇说卦一篇(宣帝时河间女子/得泰誓一篇于壁)
   (中或云掘地或云掘老子壁皆张霸伪书时孔/壁古文遭巫蛊入中秘不得见故张霸伪书得)
   (行于世说卦一篇与虞翻于宝本同异韩/康伯分为序卦杂卦二篇亦何疑其是非)
  二戴记(宣帝时大戴礼删为八十五篇小戴删为/四十五篇马融又益以明堂位乐记月令)
   (三篇为四十/九篇行于世)
  费氏古文易(即今易/书也)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2a 页 WYG0184-0007a.png
  传经之人甚多如诗有齐鲁韩书有欧阳大小夏
  侯易则有施孟梁丘京氏春秋则有公榖邹夹之
  学此所以至今行于世 已上乃民间诸侯相传
  授者
   朝廷立五经博士
    (文帝时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至/武帝建元五年始罢传记立五经而已)
 汉初书惟有欧阳礼后苍易杨何春秋公羊而已至
 孝宣复立大小夏侯尚书大小戴礼施孟梁丘易榖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2b 页 WYG0184-0007b.png
 梁春秋至元帝时复立京氏易至平帝时复立左氏
 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(皆立官/后又废)世祖中兴易惟施
 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毛韩礼大
 小戴春秋严颜凡十四博士要之朝廷一项藏之中
 秘者世莫得见民间所传又不一惟朝廷立之学官
 天下方得肄习以定决科射策说曰汉法六经惟立
 学官然后开弟子员设射策科今之六经惟二戴礼
 于宣帝时先立学官然后明堂位月令乐记三篇至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3a 页 WYG0184-0007c.png
 马融而后足其书左氏春秋毛诗至平帝时始立后
 左传又废至和帝乃立周礼新莽已立中兴又废易
 汉世惟施孟梁丘京氏立于学官民间又有高费二
 易刘向以此中古易较之惟费氏与中古易同然不
 得立于学官书惟伏生二十八篇与伪泰誓行于世
 至东晋得之而后出此西汉未知有古六经之意也
 惟陈存中汉制参稽六经论𤼵得此意甚出如曰张
 霸百两篇书后氏曲台礼赵宾小数书易得与孔壁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3b 页 WYG0184-0007d.png
 所藏互相错杂而韩婴内外传诗又与齐鲁殊终汉
 之世不得旌别而淑慝之而𨽻之学官施孟梁丘易
 (古文费氏/未立学官)公羊榖梁春秋(左氏至平帝立又/废至和帝乃立之)欧阳大
 小夏侯书(孔传至东/晋时始出)安国将献以巫蛊难故不显而
 刘向挍书始得其所谓左氏而好之夫子删定为百
 王法汉之君臣皆不得见又将何以讲明乎虽表章
 以后残编断简稍稍益出而当时诸儒不能为之辨
 明讹以传讹莫或釐正遂至朝纲不立国史失书而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4a 页 WYG0184-0008a.png
 舆服有志迄东都而后论定岂六籍误之邪后之君
 臣锐意复古而不能详考真伪故其所依据者皆非
 也凡舆服志所载如车舆弁冕之制所谓采周官礼
 记及尚书以为之裁酌者皆永平以后之事此惓惓
 于汉者所以不足乎其前之叹也夫周之礼乐庶事
 备具其详见于周官而汉之博士独不肄习虽有学
 者亦不甚显则汉固未知有古六经又安知有制度
 邪故郑斯立批陈存中论云事多意多盖欲阐𤼵出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4b 页 WYG0184-0008b.png
 西汉未知有古六经之意用事不得不多读尽六经
 论策何尝见此等议论今不复重述其意但为之图
 以序其后
 序曰六经厄秦残编断简口授壁藏遗文仅见是以
 礼籍无传曲台撰述乐书沦没河间采献科斗古文
 遭难不传泰誓伪书公行射策(书/)李氏五篇幸存于
 世考工有记强足周官(周礼/)易托卜筮爻系俱全说
 卦一篇曷传女子(易/)诗因歌颂篇次无阙由庚六义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5a 页 WYG0184-0008c.png
 岂得无辞(诗/)解经比事体制不同笔录口传烦省亦
 异道之与貌制而为仪委曲三千古人所重或东都
 而论定或晋室而书显或至于唐而后篇第字义始
 得其伦理甚矣厄于秦之易而出于汉之难也详而
 考之汉家宗属有功名教献古文采群书案真伪皆
 宗属之懿亲也故吾表而出之作为汉儒传授六经
 图
  易象(杨何立博士立宣帝立施孟梁丘博元帝立/京氏 光武 施孟梁丘京氏四 士 费)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5b 页 WYG0184-0008d.png
    (氏易行于民间刘向挍四家/惟费氏与古文同未立学官)
  尚书(汉初立欧阳本宣帝立大小夏侯小平帝立/古文尚书伪 光武立欧阳大 夏侯三)
    (博士学孔氏传至东晋/始立 官或云齐立)
  毛诗(汉文帝时齐鲁韩并立学官文毛平帝立士/光武立齐鲁毛韩四博士 帝时诸博)
    (刺六经作王制则博/士立于文帝时矣)
  春秋(景武立公羊博士/秘书得左氏好之) (宣帝立榖梁又刘向挍/平帝立左氏 废 光)
    (武立严颜二博士严颜乃/公羊之学 和帝立左氏)
  礼记(后苍曲台杂记立博士戴宣帝立大/小戴氏 光武立大小 二博士)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6a 页 WYG0184-0009a.png
  周礼(出民间入秘府博成帝时刘歆挍秘府得而/好之 王莽立 士后废 唐有周礼生徒)
    (而无周/礼学官)
  仪礼(出于高堂生鲁淹中河间/王献之晋魏稍行于世)
  淮南王著淮南子行于世又聘明易者九人号九
  师说
   六经古文辨(古文之体不一汉儒/总谓之科斗非也)
 孔子六经(孟易左孔书秋毛诗语礼孝周/礼 氏春 论 经)
 龙书(太昊/作) 穗书(神农/古文) 垂云(黄/帝) 鸟迹(黄帝时/苍颉作)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6b 页 WYG0184-0009b.png
 鸾凤(少/昊) 科斗(高辛/古文) 龟书(尧古/文) 钟鼎(夏后/氏) 薤
 叶(商时务/光作) 鱼书(文/王) 象形(周六/书) 回鸾书虎书(文/王)
 (时史/佚作) 填象坟书(周媒氏作/此二书)
 古文之别十有三而科斗者特水虫也古文之体不
 一汉儒总谓之科斗今之所谓古文者有上古之文
 科斗之类是也有中古之文史籀大篆是也有𨽻古
 之文孔安国以𨽻存古是也皆谓之古文易之兴也
 有施孟梁丘许慎以孟氏得古文之正考之刘向则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7a 页 WYG0184-0009c.png
 以三家脱去悔亡无咎之语独取费氏得古文之正
 今之易行于世费氏易也要之孟氏费氏皆中古之
 文非上古之文也(易以卜筮/故秦不焚)书之出也以古文孔安
 国以𨽻存古写之竹简故曰𨽻古至明皇不好𨽻古
 书改古文之文从今之文谓之古文尚书要之孔氏
 古文以𨽻存古亦非上古之文也礼经得于鲁淹中
 及孔氏学七十馀篇河间王献之刘向挍其书著为
 别录而其文不同矣(礼杂出故/文不同)至于诗则毛韩二家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7b 页 WYG0184-0009d.png
 得古文之正如逶迤郁夷之类噫嘻绿衣之文皆非
 诸家所能及也春秋惟左氏得古文之正如郭公之
 阙文仍叔之异文亦皆非诸家所能及也古今之文
 相揉汉世已然不特今也故许慎说文(和帝/时)用𨽻书
 为正皆不合孔氏古文至有以李斯苍颉篇为苍颉
 之书者有以秦之时虫书为科斗之书者况责之以
 六经之文乎许慎氏亦不识古文晋太康中盗𤼵魏
 襄王冢得策书十万馀言古文亦有数种其一篇论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8a 页 WYG0184-0010a.png
 楚事最为工妙时人多好之
   六经字音辨
 古人制字非直纪事而已亦以齐天下不齐之音俟
 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素乎之声此齐人之语
 也而载于国风之诗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如
 之声此山西之语也而见于大易之书声音之不齐
 虽圣贤有所不免而况欲以一音而尽律古今天下
 之言语乎此六经音辨之所由作也六经之言有出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8b 页 WYG0184-0010b.png
 于方言古今不变者赎刑之赎(音树赎有两音一/犯庙讳一音树)
 方之音也(徐逸/音)至今河朔人谓赎为树罢(音摆部/买切)
 之音也至今吴人谓罢为摆疡医之祝药云祝(音/咒)
 康成谓祝为注齐言也至今齐人谓祝为注尚书秦
 之官名也今谓之尚书以尚为常秦音也至今秦人
 谓尚为常此声音之异虽古今不变也有古文无反
 切而平仄皆通用者古文字少率多假借音无反切
 而平仄皆通用如卿云之为庆云咎繇之为皋陶之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9a 页 WYG0184-0010c.png
 类字皆平仄不同也有古文不通今多缘字以起义
 者如公羊说会为最暨为暨暨及犹汲汲之类孟子
 谓仁者人也礼记谓礼者体也义者宜也如此类甚
 多盖上世之书无文字可传但口授而已或以竹简
 写之家藏不过几本此文所以不通乎古也有随方
 训释取舍不同者土音不同而训诂亦异吴楚伤于
 轻浅燕赵伤于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
 似去是以熊安生本朔人则多用北音(孔颖达取皇/熊之说为礼)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19b 页 WYG0184-0010d.png
 (疏/)陆德明本吴人则多从吴音郑康成本齐人则多
 收齐音若夫楚音以来为黎陆氏之音卫也亦以来
 为黎楚音以野为汝陆氏之音卫也亦以野为汝则
 非也故郑注经字有不安有曰当作当为之语有曰
 读作读如之语而不敢轻改圣贤之字扬雄作方言
 曰秦晋之逝齐之徂鲁之适均为往之义也齐鲁之
 允宋卫之洵荆吴淮泗之展均为信之义也如此则
 六经之文字虽不同音各有异而义归于一故曰古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20a 页 WYG0184-0011a.png
 人制字非直纪事而已亦以齐天下不齐之音也
   诸儒著述训释图
 易 (费直学璹王弼注六十四卦下韩康伯注系/辞 邢 注杂卦 明彖以 乃王弼作)
 书 (出于孔壁正孔安国传/孔颍达作 义 五经)
 诗 (鲁毛公学汉毛苌传/郑康成笺 末人)
   卫宏序(东汉人郑有/郑注无 笺)
 春秋(左氏传杜/预注晋人)
 礼记 戴记(小戴/)(司农众/) (大夫与/)郑康成集二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20b 页 WYG0184-0011b.png
    家说为注注下无名及元谓语皆康成也
 周礼 郑注 (杜子春义贾公彦作周礼/仪礼正 仪礼亦郑注)
   六经注疏辨(郑孔之得失/)
 注 郑康成用功于六经深矣而后世独取周礼礼
 记毛诗何也郑尝注书矣而为伪泰誓作注(不见/古文)
 所以见废郑尝注易矣以重卦出于神农而学者不
 之信也大扺郑氏学长于礼而深于经制故先注礼
 而后笺诗至于训诂又欲以一一求合于周礼此其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21a 页 WYG0184-0011c.png
 所以失也如注定之方中騋牝三千则学天子之制
 十有二闲如注采芑其车三千则举司马法兵车之
 数如注甫田岁取十千则举井田一成之制如注棫
 朴六师及之则曰殷末之制未有周礼如此之类则
 束缚太过不知诗人一时之言不可一一牵合也康
 成长于礼以礼言诗过矣若夫郑之注周官以泾渭
 为二水(职方/氏)至笺公刘诗则以芮鞫为水内(芮一作/汭禹贡)
 (有渭汭之/文渭涯也)注礼记以维申及甫为仲山甫泮宫谓颁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21b 页 WYG0184-0011d.png
 教政之宫至笺诗则以甫侯为吕侯(非仲/山甫)頖宫为学
 宫出于一人而为二说盖由注礼之时未见毛诗笺
 诗之时注礼已行不可追改笺诗之时方悟注礼之
 失安知他日不悟笺诗之失乎(按郑之说本不同郑/氐云尝注坊记得卢)
 (君之说未见毛诗及见诗/而记之注已行不可改)
 疏 唐贞观中孔颖达奉诏撰五经正义与马嘉运
 等参议(恐止/于易)于礼记毛诗取郑于尚书取孔传于易
 取王弼于左氏取杜预自正义作而诸家之学始废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22a 页 WYG0184-0012a.png
 独疑周礼仪礼非周公书不为义疏其后永徽中贾
 公彦始作仪礼周礼义疏本朝真宗又诏邢炳挍定
 周礼仪礼公羊榖梁正义于是九经之义疏始备仁
 宗朝欧阳文忠公上言曰自唐太宗诏名儒定九经
 正义迩年以来著为定论不本正义者为异说然所
 载既博所择不精多引谶纬之书以相杂乱异乎正
 义之名臣欲乞特赐诏诸巨儒学官悉取九经之疏
 删去谶纬之文使经义纯一无所驳杂其用功至多为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22b 页 WYG0184-0012b.png
 益最大使欧阳删定正义必有大可观者惜乎其不
 果行也
   诗书逸篇犹存于春秋之世
 僖二十三年赵衰赋河水则春秋之世其诗犹存今
 亡矣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则春秋之世其书
 犹存今亡矣曾见洪迈(番阳/人)旧日为三山教时林少
 颖为书学论讲帝釐下土数语曰知之为知之尧典
 舜典之所以可言也不知为不知九共槁饫略之可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23a 页 WYG0184-0012c.png
 也林公有书解行于世而无此语故吾与表而出之
 予亦曰知之为知之三百篇之所以为可言也不知
 为不知由庚华黍略之可也必欲强说则如序诗者
 曰白华孝子之洁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由
 庚万物各由其道也崇丘万物得极其高大也三百
 篇之诗未尝以命篇二字取义序诗者何以知其然
 乎
   读诗易法(乾第一爻/) (关雎第一句/)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23b 页 WYG0184-0012d.png
 渊乎诗易之为书也有天下难明难象之理焉不可
 以口舌求训诂尽也且如乾之初九第一句曰潜龙
 勿用是乾之初九一事物也其在天地人虫(音/虺)之内
 天地人虫之外其象如潜龙勿用不可以千万计也
 皆乾之初九爻所统摄也如必曰潜龙然后可以象
 乾之初九他无预焉未可以语易也诗三百篇第一
 句曰关关雎鸠后妃之德也是作诗者一时之兴所
 见在是不谋而感于心也凡兴者所见在此所得在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24a 页 WYG0184-0013a.png
 彼不可以事类推不可以理义求也兴在鸳鸯则鸳
 鸯在梁可以美后妃也兴在鸤鸠则鸤鸠在桑可以
 美后妃也兴在黄鸟在桑扈则绵蛮黄鸟交交桑扈
 皆可以美后妃也如必曰关雎然后可以美后妃他
 无预焉不可以语诗也故举诗易第一句以明之
   读诗书春秋法(鲁颂/) (秦誓/)
 唐陆龟蒙曰六经之中有经有史区而别之礼诗易
 为经书与春秋为史尔史何假必视孟坚子长然后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24b 页 WYG0184-0013b.png
 谓之史由是观之温习者事迹彰罕读者事迹晦读
 之疏数在辞之高下理必然也试以秦誓鲁颂言之
 有或问者曰鲁僖公秦穆公之贤孰与齐桓晋文彼
 必曰不如也诗有鲁颂即春秋所书之僖公也书有
 秦誓即春秋所书之穆公也二公列在春秋仰视桓
 文殆不可及至附丽于诗书则盛德洪业炳炳焉与
 禹汤文武成康宣扬其光何邪大扺温习者事迹彰
 罕读者事迹晦读之疏数在辞之高下理必然也鲁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25a 页 WYG0184-0013c.png
 之颂秦之誓幸而得见于诗书学者自少小读之入
 于其耳著于其心其功烈与诗书相表里岂非鲁僖
 秦穆之幸欤
 
 
 
 
 
六经奥论 提要 第 25b 页 WYG0184-0013d.png
 
 
 
 
 
 
 
 六经奥论总文